百年史时间线

1914
March 24

实得力孔教会成立

实得力孔教会成立

实得力孔教会是由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的董事会发出公函,邀请各行各业的人士组织筹划而创立的。 (more…)

1949
January 1

改名南洋孔教会

改名南洋孔教会

日据时期,孔教会会务全面停顿。虽然日军在1945年就已经投降,但孔教会一直要等到1949年才开始向位于里峇峇里路(River Valley Road)的圣教总会借地方活动,间隔了4年才恢复活动的原因不明。 (more…)

1951
January 1

筹建会所事宜

筹建会所事宜

孔教会复会不到三年,会长郑振文就因为远赴澳洲,无法参与会务而请辞,于是诸位董事推举林庆年为会长。林庆年接任会长后,即着手筹备建会所事宜。 (more…)

1983
October 1

出版《南洋孔教会庆祝孔子诞辰纪念特辑》

出版《南洋孔教会庆祝孔子诞辰纪念特辑》

是年孔诞庆典,除了举办例常的征文比赛,也特别出版了《南洋孔教会庆祝孔子诞辰纪念特辑》。特辑中收录了黄奕欢以会长身份撰写的发刊词,阐明孔教会配合政府推动儒家思想的决心: (more…)

1985
September 29

树立孔子铜像

树立孔子铜像

台湾孔孟学会理事长陈立夫,获悉孔教会有立孔子像的意图,即将一座高三公尺多的孔子铜像连同刻有中英文《礼运大同篇》之大理石台基,价值新币十余万元,赠送与南洋孔教会。 (more…)

1986
January 1

盛碧珠被推举为会长

盛碧珠被推举为会长

暂代会长职务的顾问王梅痴在完成树立孔子铜像事后,即以健康理由请辞,由盛碧珠接任会长。盛碧珠为一资深教育工作者,也是孔教会史上至今唯一的女会长。 (more…)

1988
September 1

会址从圣教总会迁出

会址从圣教总会迁出

孔教会创立之初,就寄身于中华总商会,没有自己的会所。1949年恢复活动以后,就一直借位于里巴巴律路的南洋圣教总会会所活动。蔡多华担任会长期间,由于他同时也是圣教总会的会长,因此两会关系密切。1981-85年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在华社德高望重的蔡多华与黄奕欢相继逝世,使得孔教会失去重量级的领导者,也造成与圣教总会的合作关系无法持续下去, (more…)

1995
January 1

出版八十周年与孔诞纪念特刊

出版八十周年与孔诞纪念特刊

盛碧珠任内,孔教会面对大大小小各种困难,如前述会所的困难,经费的筹措不易,会务因此难以展开等等。间中还发生秘书长徐一鸣连续四年没向社团注册局呈交必要文件,也没通知会长的事件。1993年3月6日的会议记录中在徐本人在场的情况下谈及此事,用了“隐瞒事实,不知有何居心”等强烈的措辞,显见事态严重。理事会换届后,孔教会多次向徐索取由他保管的文件,但也得经过一番折腾,才勉强领回其中的大部分文件。

即使面对如此多的困难,盛碧珠仍然在任内完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那就是在孔教会庆祝八十周年的时候出版了资料丰富的纪念特刊。 (more…)

2000
February 12

拟议改名

拟议改名

是年2月12日会议记录有下列一条:

南洋孔教会会名,改为南洋孔学会之事,理事会未能作出决定,建议将改名一事交由会员大会决定。

可是,同年3月25日举行的会员大会,由于出席的会员不及法定人数,因此无法针对林纬毅所提出的这个建议进行投票。为了慎重起见,是次会议记录特别附了一篇“缘起”,以说明拟议改名的动机: (more…)

2004
June 5

2004年后筹建孔庙事附

在二十一世纪的首个十年,孔教会的性质问题因为在本地建立孔庙的提议也经常被搬上台面,而学者对这个问题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其中徐李颖的观察和观点值得大篇幅引用:

虽然实得力孔教会一开始就以祭拜孔子和使用孔历表明了它的宗教性,但儒教和民间宗教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more…)

2010
June 1

成立青年团

成立青年团

郭文龙接任会长一职以后,其中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避免孔教会陷入许多华人社团所面临的两大困境:会员老化,青黄不接,以及因为人事纠纷而分裂。当然,如前所述,会员老化的现象从1990年代开始,就是孔教会所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郭氏上任以后,就着手推动成立青年团之事,而且动作迅速。 (more…)

2014
February 10

启动百年会庆系列活动

启动百年会庆系列活动

是年为孔教会成立一百周年,为为期一整年的庆典揭开序幕的,是在农历新年期间举行的妆艺大游行(2月10日)中从观众席前缓缓经过的孔子像。这是第一次孔教会参与这个由人民协会举办的、有超过40年历史的大型活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