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先贤人物系列讲座 —— “颜子、曾子:复聖与宗聖”报道
2019年5月5日下午2点半,南洋孔教会在华族文化中心七楼礼堂举办了“百家姓先贤人物系列”的第二次讲座。讲座主题是“颜子、曾子:复聖与宗聖”。本次讲座主要从学术层面介绍颜子和曾子这两位儒家聖贤,并让更多的公众了解这两位聖贤的思想以及贡献。大约300名公众参与了本次讲座。
本次讲座的主宾是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会长陈奕福先生,讲座主席是台湾淡江大学中文系荣誉教授王邦雄教授,两位主讲者分别是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颜炳罡教授和台湾淡江大学中文系荣誉教授曾昭旭教授。联办单位是新加坡颜氏公会、新加坡曾邱公会以及潮州曾氏公会,协办单位是新加坡族谱学会,支持单位为宗乡总会。此外,孔教会名誉会长曾宪相先生和颜淑姿女士更是对本次讲座提供了赞助。

南洋孔教会郭文龍会长在致辞中强调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世界上每一位华人都有自己的姓氏,了解自己姓氏的来源,认识自己的祖先,为他们的杰出贡献和光辉典范感到自豪,有助于加强宗族的凝聚力和社会的和谐。会长回顾南洋孔教会在2015年举办了第一次百家姓先贤人物讲座——“孔子的生平与思想”,今天是第二场,以后也将陆续和不同的宗亲会馆联合推出一系列的百家姓先贤人物讲座。会长还对为本次讲座提供大力支持的各联办单位和协办单位的华社领袖致以谢意。
讲座的主宾,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会长陈奕福先生在接下来的致辞中,强调了解各姓氏先贤人物的贡献能够提升年轻人的认同感,让青年一代更加了解先祖的历史。他也感谢南洋孔教会长期以来不遗余力地致力于传统文化的推广,宗乡总会今后也将继续为这些文化活动提供支持。
(左起:林斌秘书长、曾宪相名誉会长、潮州曾氏公会曾国涛正交际主任、曾昭旭教授、曾邱公会曾福成会长、主宾陈奕福先生、 郭文龍会长、主席王邦雄教授、颜氏公会颜万成会长、颜炳罡教授、颜淑姿名誉会长)
接下来,孔教会郭文龙会长赠送书籍给主宾陈奕福先生和主席王邦雄教授,曾福成会长和曾国涛主任分别赠送纪念品给曾昭旭教授,颜万成会长赠送纪念品给颜炳罡教授。两位赞助人曾宪相先生和颜淑姿女士也一并上台,合影留念。
讲座主席王邦雄教授简要回顾颜回和曾子这两位孔门的高足的人生经历,强调孔子乃是各个学派共同的文化先祖。各家各派都应在文化上“认祖归宗”。王教授也表达了对新加坡每一位守护中华传统文化的朋友的敬意。
第一位主讲嘉宾颜炳罡教授的讲题是“颜子与颜氏家族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他回顾了经典中对颜回生平的记载,以及举证《论语》中孔子对于颜回的评价,并综合历代对颜回的评价,为听众们介绍了颜回学问的大略,并提出颜回对中国文化的独特贡献乃是展现了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即“孔颜之乐”。此外,他还介绍了孔子的母亲颜徵在、《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以及著名书法家颜真卿这三位颜氏家族的代表人物,让参与讲座的听众对颜氏家族对中华文化所做出的贡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二位主讲嘉宾曾昭旭教授的讲题是“孔门功夫的两型:颜子型与曾子型”。 曾教授认为颜回与曾子各自的修养功夫乃是“一体之两面”。曾教授特别指出,曾子的修养功夫可用“忠恕”两个字来概括。“忠”,即是“诚实地面对自己”;“恕”,即是“无私地面对他人”。而作为真正传孔子之道的人,曾子的体道和悟道,靠的是诚实,而不是聪明。曾教授还将颜回和曾子各自的修养功夫进行了精彩而深刻的概括和对比:颜回的生命从未离开过天道,其修养功夫可类似于《中庸》所说的“诚者天之道”,可类比于后世的陆九渊和王阳明,其修养功夫,牟宗三先生概括为“本质功夫”,较难与他人言传;而曾子则显“功夫相”和“改过相”,其修养功夫可归为“地道”,可类似于《中庸》中所说的的“诚之者人之道”,可类比于后世的朱子,其修养功夫,牟宗三先生概括为“辅助功夫”,则相对而言比较容易教人。通过这一番精彩的对比,与会听众们对颜回和曾子这两位孔门高足弟子的功夫修养之异同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讲座的最后环节问与答时间。有公众提出疑问,有关儒家的道统学说,普遍认可的说法是孔子的道传与曾子,曾子传于子思,而孟子受业于子思之门人,而曾教授提出曾子的功夫属于“地道”,孟子的功夫则类似于“天道”,两者既有道统的传承,为何会有差别。曾教授回应指出“功夫形态”和“历史承传”还是有分别,两者不能一概而论,应予以灵活地考量和审视。若论修养功夫而言,荀子的功夫可称为“外功”,“陆王”(陆九渊、王阳明)的功夫可称为“内功中的内功”,而“程朱”(程颢、程颐、朱熹)的功夫可称为“内功中的外功”。通过此番精彩的论述,与会听众对孔门的功夫修养又有了更新的认识,获益匪浅。
(文:刘华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