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与基督教信仰(三)—— 仁心,天道与上帝
文化学术出版 活动

儒家与基督教信仰(三)—— 仁心,天道与上帝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梁燕城教授引用孟子的话作为他心目中的最高人格标准。并在演讲后分享,他尤其是在对中国大陆贫困地区失学儿童及困难家庭的支持与帮助中,进一步体现出梁教授对于这一最高人格的坚守与践行。

通观整场演讲,梁教授的内容及思路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现代社会“生病”了!梁教授列举了由诸如自我中心主义,后现代文化中的狂欢主义,性解放运动,极端自由主义等等所引发的现代社会病症:主要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例——暴力罪案增加,私生子增加,离婚率上升,青少年自杀率上升,等等。

(二)
紧接着梁教授分享了基督教教义中对于末世的预言。认为很多目前的社会问题其实在基督教的教义中早有预言。但似乎没有什么有效的应对之道,这也可能是为什么梁教授的文化更新将重心更多地放在了东方,放在了中国。用梁教授自己的话说那里还有文化更新的可能,而西方社会早已无药可救了。

(三)
再接着梁教授谈到了科学,尤其是自二十世纪初开始的物理学重大发现: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波粒二象性,量子物理,测不准原理,宇宙大爆炸理论,奇点理论等等。因为目前的物理学研究尚未成功地将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物理理论统一在一起,所以就会有一些看似匪夷所思的理论无法通过牛顿经典物理来阐述。这些最新的科学发展恰恰证明了上帝的存在,证明了基督教教义的合理与神圣。其实笔者认为纵观人类发展史,此类现象曾出不穷。当古人不理解天气现象时,就会认为冥冥中有神灵左右天气。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再到牛顿经典力学,科学的不断进步拓展着人类的视野。每当新的理论无法用现有的理论和知识加以解释时,人们很容易就认为是论证了上帝或神的存在。即便是训练有素的科学家都可能难免有此疑惑。梁教授有这一论证,是可以理解的。

(四)
之后梁教授就谈到了他自己对儒学的体悟“我修养儒学,反省内心对人间苦难有一不止息的恻隐与悲悯,这是人的仁心,由此知人有灵性,尽人心性可知由天而来,原是‘天命之性’,体悟其根源是宇宙的仁爱本体。”梁教授多次引经据典阐述了他对“仁”的理解,以及上文提到的孟子的那段话。然后梁教授又提到了“命”这一概念,最后说到“天人合一”。通过对这三个儒学中重要概念的理解,梁教授为儒学和基督教找到了共通点。在梁教授看来儒家的“仁”类似基督教的爱;孔子口中的“命”类似上帝的主宰;“天人合一”类似基督徒与上帝的感通。

(五)
最后梁教授为大家分享了一段感人的视频——文化更新组织在大陆贫困地区的扶贫助学工程。梁教授在身体力行着他心目中的最高人格。通过每一位志愿者的仁心仁爱将福音带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笔者深受感动,不由地想起儒家的重要理念“知行合一”。如何应对个人的成长,生活的挑战,以致社会的矛盾,光靠知是远远不够的,传承儒学的人更应该去行。去面对挑战,积极实践,并影响更多的人一起进步成长。梁教授的行让我们肃然起敬,也带来了启发。

在此,笔者也有一些想法。在科技和经济的大力驱使下,现代社会已经逐渐甩开了传统宗教及西方启蒙运动以来的唯心主义哲学流派。不只是西方发达国家,即便在发展中国家,我们也能看到梁教授提到的那些社会问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应对呢?注重个人成长修行的儒家思想可能是现代社会的一剂良方——儒家思想与科技进步不抵触,与多元文化不冲突,相反还能包容。让我们好好体悟儒家的精髓,然后走入社会,走到问题的中心,通过实际的项目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引领更多的人们一起迈向一个和而不同的儒雅社会!

(文:朱佳 | 摄影:贝贝)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