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英读书会2018.01总第42期
萃英读书会2018年第1期(总第42期)新闻稿
萃英读书会由新加坡南洋孔教会青年团(Youth Group, Nanyang Confucian Association)主办,旨在本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尤以提倡儒学为宗旨。本会活动面向本地中华文化爱好者、大中院校学生和社会民众,着重于导读儒家经典和中华传统文化类书籍。每月举办一期。
本期“文史讲座”由林纬毅博士为大家分享新加坡孔教信仰的发展史。新加坡的孔教开始于十九世纪中期而成于二十世纪之初。天福宫画一轩志年光绪丁酉是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的对联是新加坡孔教出现的标志:“圣德遍万方尊卑同敬仰,神光周六合商贾尽输诚。”新加坡的孔教信仰从其源起而言,大致有三大源流,可以从学教合离与体制建立加以赅言。学、教合离这一源流,是以中国原有的民间祭孔习俗,配合早期新加坡华社先贤所创建的学校教育的寓教于学、以教辅学的模式,发展而形成的孔教。其后虽然学、教分离,在考试至上当今社会,学、教又找到新的交合点,形成香火鼎盛的当代祭孔景观。 建立体制这一源流可从两方面说:一是作为中国孔教会分会的实得力孔教会(1949改名为南洋孔教会)和南洋圣教总会。前者是从支援建立孔教为中国国教的体制转为在新加坡建立尊孔体制以至社会规范;后者是以尊儒传道,在新加坡延续与发展先天道同善社的宗教体制。林博士将对这一历史历程进行详细地解读。
本期“经典导读”,我们请南洋孔教会董事陈华明先生为大家做一个有关佛教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心得分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 这部经典,对许多佛教徒来说并不陌生。般若华译为智慧,在我们的生活中,要成就事业,就必须要有很大的智慧。在佛教的出世间法,更须要有般若智慧。到底佛教的般若智慧与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智慧有哪些差异? 陈先生将与我们分享他研读“心经”的心得,希望通过分享与相互研究,让更多人了解佛教的真正内涵。
切磋儒学,传承文化,讲学论道,每月一聚。萃英读书会与您有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