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与基督教信仰” 讲座(一)报道
文化学术出版

“儒家与基督教信仰” 讲座(一)报道

左起:王国华副会长、主讲嘉宾锺志邦教授、郭文龍会长、颜淑姿名誉会长

2017年10月21日下午2点,南洋孔教会在富丽华城市中心酒店五楼举办了 “儒家与基督教信仰” 系列第一次讲座。本次讲座的主题是 “儒家与基督教信仰:不是对立,而是对话” 。其宗旨是承续本会此前举办的 “儒家与回教” 系列讲座,从学术层面开展儒学和基督教的对话,促进民众对儒学与基督教共同价值的了解,促进文明对话和多元文化之间的和谐,为国家的稳定发展起正面积极的作用。本次受邀的主讲嘉宾是三一神学院前院长、新加坡总统宗教理事会前理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客座教授锺志邦教授。本次讲座的协办单位是喜耀文化协会,由和谐基金、陈延谦基金、颜拱枫长老基金赞助,并获得文化、社区及青年部的支持。本次讲座原定350人,结果共有400余人报名出席,并被迫在三天前截止报名。公众反应之热烈由此可见一斑。

讲座一开始播放了孔教会百年历史纪录片。103年以来,南洋孔教会走过“跨世纪的坚持”,始终如一地秉持儒家优良价值观,立足本地华人社会,关注文化传承、国家发展与社会和谐,这在某种程度上实践了儒家在现代社会“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与担当。

南洋孔教会郭文龍会长致了欢迎辞。在欢迎辞中,会长回顾了本会此前举办“儒教与回教”系列讲座的历史与动机,正是旨在响应政府的号召,促进不同种族,文化与宗教的相互了解、信任与和谐。会长指出,世界各大文明与宗教虽然有不少差异,但也有许多共同点,孔孟的行仁义、佛陀的怀慈悲、耶稣的倡博爱、穆罕默德的教宽恕都有共同点,具有普世价值,都是人类文明的伟大创造,有其神圣与庄严,不容许轻易冒犯。文化本身不会冲突,冲突的是人,是人的无知、盲目和政治利益的介入所造成的,是人的素质问题。世界不同的文明与宗教应该共生共荣,各自精彩,而不是相互冲突,造成暴力。最后,会长表达了对儒家在未来世界新秩序的重建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信心。接下来,陈延谦基金副主席陈庆力先生也发表了致辞,他提出了儒家是否是宗教这个学术界长期争议不断的讨论,并向大家推荐了由他翻译的《理性时代》一书。

锺志邦教授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回顾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介绍了自己儒家文化的教育背景与基督教的信仰。在他身上,二者并无矛盾。接着,锺教授基于儒家经典和基督教《圣经》,从三方面进行了学术探讨。首先,锺教授比较了《孝经》与《圣经》的孝道思想,指出孝道是二者共同的价值。其次,锺教授指出儒家的金律(Golden Rule)“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圣经》中也有类似的经文,可以证明二者具有类似的理念。最后,锺教授比较了儒家的“天”与基督教的“上帝”,他根据《圣经·约伯记》,认为基督教与儒家一样,都具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不过,锺教授指出二者也存在差异。儒家的“天”一般的用法都比较抽象,主要是指一个理念、道理,而没有被人格化(personalised)。基督教在这一点上则不同,基督教的“上帝”则具有位格,基督教是用人的语言、想象将上帝人格化,尽量描绘、体现启示上帝。儒家也有宗教性,孔子不是一个无神论者(atheist),但也不像基督徒、佛教徒、回教徒那样是一个信徒(believer)。孔子“畏天”、“敬鬼神而远之”,他很重视宗教的社会功能。华人社会对待宗教,即使不信教,也往往相当包容,这与儒家的这种观念很有关系。在今天的中国,共产党虽然是无神论者,但还设立宗教局,重视宗教的社会功能,也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锺教授最后总结说,他既是一位儒家基督徒(Confucian Christian),也是一位基督教儒者(Christian Confucian)。

讲座的最后环节是问与答时间,由王国华副会长主持。有公众请求锺教授谈一谈古文和希腊文对于了解儒家和基督教的帮助,锺教授强调文言文和希伯来文、希腊文的重要,他举《圣经·出埃及记》“我是自由拥有的”一句的希伯来文、希腊文、英文和华文经文为例,说明翻译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细微差异。有公众请教基督教对轮回与因果的看法,锺教授回答说,每个宗教都有因果报应的说法,但基督教没有轮回说。至于儒家与基督教的差异,锺教授认为,我们应该求同存异,但我并没有回避差异,实际上我前面论述儒家“天”的观念便已经指出它与基督教的不同。还是孔子那句话,“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整个讲座活动谈笑风生,气氛融洽。讲座于下午5点圆满结束。

(文:毛朝晖 | 摄影:陈沁巧 | 后期:洪贝贝)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