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与回教(三)”讲座报道
文化学术出版

“儒家与回教(三)”讲座报道

2017年9月3日下午2点,南洋孔教会在富丽华城市中心酒店五楼举办了“儒家与回教”系列第三次讲座。本次讲座主要从学术和社会层面探讨儒学和回教,让更多非回教民众对伊斯兰教有更正确的理解,认识恐怖主义与真正伊斯兰教义之区别,促进种族和谐,为国家的稳定发展起正面积极的作用。本次讲座的主宾是新加坡贸工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高级政务部长沈颖女士。两位主讲者分别是友诺族群互信圈副主席、南洋孔教会董事耶亚华先生以及新加坡穆斯林皈依协会教育处执行员马永坚先生。本次讲座的协办单位是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以及喜耀文化学会;支持单位是文化,社区及青年部,以及新加坡穆斯林皈依协会;和谐基金(Harmony Fund)以及陈延谦基金赞助部分经费。

讲座一开始便播放了孔教会百年历史纪录片。103年以/来,南洋孔教会始终如一地承传着儒家优良价值观,关注国家命运,社会和谐,正如今天这场讲座,其目的就是希望搭建一个不同种族与宗教相互了解与沟通的平台,让国家更安定,种族更和谐,人民的生活更幸福。

南洋孔教会郭文龍会长致了欢迎辞。在欢迎辞中,会长回顾了孔教会长期以来在弘扬中华优良价值观方面的使命和担当,也坦言对国家和社会所面对的挑战所怀有的忧患意识,并希望通过今天的讲座能让参加讲座的公众对回教教义,以及穆斯林同胞的风俗习惯有更多的了解和更正确的认识。

讲座的主宾,沈颖高级政务部长在致辞中强调在多元种族和多元宗教的新加坡,对彼此宗教信仰的互相了解和尊重十分重要。她再次感谢南洋孔教会主办了三届的“儒家与回教”讲座,并表示很高兴能看到来自不同社群的观众前来支持,也希望将来能看到更多这类跨信仰的交流活动。

沈颖部长分别颁发纪念品给主讲嘉宾耶亚华先生、马永坚先生与谈嘉宾傅宝玉女士,并一同合影留念。

(左起)郭文龍会长、主宾沈颖高级政务部长以及主讲者耶亚华先生
(左起)郭文龍会长、沈颖女士以及主讲者马永坚先生
(左起)郭文龍会长、沈颖女士以及座谈嘉宾傅宝玉女士

第一位主讲嘉宾耶亚华的讲题是“从伦理价值观分析儒家思想和伊斯兰教”。耶亚华先生分别引述儒家经典以及伊斯兰经典,并从六个方面论证了儒家思想和伊斯兰教义在伦理价值观方面的相通性,条分缕析,精彩备至。耶亚华先生希望通过介绍伊斯兰和儒家的伦理价值,能加强穆斯林和儒家社会对于他们之间的伦理价值的理解和认识,并最终促进伊斯兰和儒家社会之间彼此谅解,也加强社会的凝聚力。这是建设和谐与优雅社会的主要基础,也是建设世界级城市所不可缺乏的基本条件。

第二位主讲嘉宾马永坚的讲题是“在多元文化与宗教社会中的伊斯兰”。马永坚先生侧重于从“多元化”这个主题着手,并大量引述《古兰经》中的句子,强调伊斯兰教尊重多元化,公平地对待他人,并能与不同信仰的人和平共处的传统,并特别强调伊斯兰教反对极端主义和重视社会和平的价值观。马永坚先生以严谨的引证并辅之以幽默风趣的表达,让参加讲座的公众对伊斯兰教的和平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

讲座的最后环节便是座谈会以及问与答时间。在王国华副会长的主持下,两位主讲嘉宾与谈嘉宾傅宝玉女士同台,回答公众的提问。有公众提出疑问:既然伊斯兰教具有重视和平的传统,那么为何仍然会出现回教背景的恐怖分子?马永坚先生对此回应是不应该把一个宗教的传统价值观和信仰该宗教的某些个人的教育与修养完全划等号。即使伊斯兰教具有重视和平的传统,但是却不能保证每个信仰伊斯兰教的人都能严格按照教义去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此外,也有公众提出当今中东地区的乱象是否与伊斯兰教义所崇尚的传统价值观相矛盾?耶亚华先生对此的回应是涉及中东地区的乱象很大程度并非宗教直接造成,其背后有非常复杂的国际政治因素,不能将此与伊斯兰宗教本身的影响混为一谈。通过交流,与会的公众对伊斯兰教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正确的认识。

座谈嘉宾傅宝玉女士

整个讲座活动于下午5点圆满结束。

(文:刘华庆 | 摄影:陈沁巧 | 后期:洪贝贝)

Leave a Reply